| |||
![]() 唐開元年間,在襄陽鹿門山到大王洲的漢水沙灘上,一年四季可看到一個中年人在江邊的沙 灘上走來走去。他一不過河,二不候客,時而抬頭遠眺群山,時而俯視江河沙面,一年四季 如此。 即使是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,他也是如此,而且雪下得越大,他就越是不停地走在被 鵝毛大雪覆蓋的白茫茫的"雪毯"上,好像在尋找什麼東西一樣。 來往渡口的人們好奇地向這位踏雪的人問道:"浩然公,天氣如此寒冷,您一個人在沙洲上 走來走去,是在尋找什麼東西吧?"孟浩然抬頭樂呵呵答道:"我在這裡尋梅"。 鄉親們再看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一個一個腳印,真象是一朵朵"梅花"散落在大王洲上。因此 有人送了孟浩然這樣一首打油詩:"數九寒天雪花飄,大雪紛飛似鵝毛。浩然不辭風霜苦, 踏雪尋梅樂逍遙。"
傳說,孟浩然早年與山水詩人王維結成了詩友、書信來往密切。 有一年王維從長安來到襄陽 ,這使孟浩然喜出望外,趕忙為王維接風洗塵,並邀襄陽名流賦詩作文,以助酒興。 孟浩然以主人身分先賦了這樣兩句詩:"千瓣梅花傲霜雪,春筍遇雨日三尺"。自認為是佳句 。 接著王維舉杯出口:"積雨空林煙火遲,蒸藜炊黍餉東蓄。 "在坐的聽了肅然起敬,一致稱 讚王維的詩技巧高超,大家向他求教,王維推脫不過,只好說道:"萬千字詞任其用。詩之 精靈在四周。" 孟浩然聽後則面帶愧色,但也倍受啟發。因此,決心體察一年四季山水景色 變化的大自然之美,以填充自己創作的不足。 經過數年刻苦觀察後,寫出了不少好的田園詩。四十六歲他遊京師時,適逢中秋佳節,長安 諸學者邀他賦詩作會,他以"微雲淡河漢,疏雨滴梧桐"之句,博得在坐詩人拍手稱絕。 孟浩然,字浩然,唐代襄州襄陽(今湖北襄樊)人,人稱孟襄陽。 因他未曾入仕,又稱之 孟山人。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作家之一。 主要活動於開元年間,大約生於武則天永昌元 年(六八九),卒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(七四○)。 孟浩然大半生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澗南園。 他出生於小莊園主家庭,父袓可能都沒有 做過官,但他自幼飽受 正統的儒家教育。 孟浩然具有俠客心腸,年輕時曾遊歷四方。自小喜歡讀古人節義事跡,並且身體力行。到處 為人排難解紛,也因此結交各階層的朋友,俠義之士。 孟浩然和後漢的龐德公和皮日休均隱 居於襄樊市的鹿門山。 襄陽地處漢江水灣,乘船過漢水,東南可至鹿門山,那裡有他隱居的別業。肥田沃土,養育 了詩人;名山勝水,陶冶著詩人的審美情趣。 孟浩然一生的生活經歷平淡簡單,而且大半生是在襄陽隱居度過的。 ![]() 【舊唐書.文苑傳】說他: 「隱鹿門山,以詩自適。年四十,來遊京師,應進士不第,還襄陽。張九齡鎮荊州, 署為從事,與之唱和。不達而卒。」 他喜好讀書,想一展抱負,可惜一直沒有適當的機 會,滿腹經綸的他頗為灰心,在失望之餘,遍遊江南,最後回到故鄉,在附近的鹿門山隱居 。
孟浩然的一生,徘徊於求官與歸隱 的矛盾之中,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。 四十歲時,唐玄宗在位,他又想有所作為,因而到長安尋覓機會,應考進士,想求得一官 半職,一展政治抱負。 根據【孟浩然集】,大約開元十三年前後,他親赴東都洛陽,或許應試,或許上書獻賦,為 的正是求仕。 他的詩得到了很高的評價,名聲一時傳遍京師,更和王維、李白、王昌齡等結成了詩友。與 張九齡交誼甚篤。可惜在仕途方面卻阻礙重重,始終得不到朝廷重視。 韓朝宗十分欣賞他,於是邀請他參加飲宴,並向朝廷推薦他。但在玄宗面前,他用詩表達對 玄宗的許多不滿,因而激怒的玄宗,讓他失去了在朝廷任官的機會。 周旋了約兩年時間,孟浩然求仕的願望未能實現,受到莫大的打擊,於是滿懷失意的回到鹿 門山,悠遊山水間。孟浩然漫遊吳越,時間長達三年,踏遍了江東沿海一帶的名山大川。 此外,他還遊歷過江淮、湘桂、巴蜀不少山水名勝之地,時間也集中在中年,大抵為觀賞山 水的幽趣,同時寄託仕途失意的愁懷。 之後雖有一、二次機會,但可惜都沒能施展才能。開元二十五年(737),張九齡貶荊州 刺史,孟浩然曾應請入幕,不久辭歸家鄉。 他雖然隱居林下,但仍與當時達官顯宦如張九齡等有往還,和詩人王維、李白、王昌齡也有 酬唱。 ![]() 孟浩然隱居林下 開元二十八年 (西元740年),詩人王昌齡遊襄陽。當時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疽,醫生叮嚀不可 吃魚蝦等食物,但因為高興,且疹疾己經快痊癒了,老朋友相聚,飲酒聊天,浪情宴謔,孟 浩然竟忘了忌諱,吃了新鮮魚蝦等食物,疾病復發,據說就是因為“食鮮疾動”,終於病故, 死於冶城南園,時年五十二歲。
在盛唐詩人中,孟浩然是年輩較早的一個,在當時已很有詩名,其人品和詩風深得時人的讚賞和傾慕。 李白 《贈孟浩然》云:“吾愛孟夫子,風流天下聞。……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清芬。”於此可見 一斑。 杜甫禮 贊他“清詩句句盡堪傳”。可見他在當時即享有盛名。 他死後不到十年,詩集便兩經編定, 並送上“秘府”保存。 孟浩然的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,由於失意於功名,之後漫遊吳越,後回鄉隱居,所以他的詩,大多以漫遊 中的景物風光及隱逸時的山水田園生活為題材。雖不 無憤世嫉俗之作,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。 他和與王維齊名,並稱「王孟」,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, 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,而且是繼陶淵明、謝靈運、謝眺之後,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 。 孟詩不事雕飾,清淡簡樸,感受親切真實,生活氣息濃厚,富有超妙自得之趣。 如《秋登 萬山寄張五》、《過故人莊》、《春曉》等篇,淡而有味,渾然一體,韻致飄逸,意境清曠 。 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,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,如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》“氣蒸雲夢澤, 波撼嶽陽城”一聯,精力渾健,俯視一切。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。故亦有謂:孟詩內容 單薄,不免窘於篇幅。 天寶四載(745)宜城王士源輯錄孟浩然詩,得218首,其書已佚。 現在通行的《孟浩然 集》,收詩263首,較王本多45首,其中竄入有別人的作品。 新、舊《唐書》中也有收錄 孟浩然的傳記。 |
網上參考 •九思亭 - 孟浩然年譜 •九思亭 - 孟浩然集 •中國歷代人物圖像館 - 孟浩然篇 •孟浩然 - 唐詩三百首收錄作品 •香港佛教黃杰華 - 孟浩然詩的禪趣 •國立空中大學 - 論孟浩然的清曠詩風 •楊俊強 - 孟浩然詩賞析 •大榕樹下動畫 - 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廣陵》 •亦凡公益圖書館 - 電子版孟浩然詩詞全集 |